祭欧阳文忠公文翻译和赏析

时间:2020-01-28 19:22:43 编辑:文言文

  《祭欧阳文忠公文》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悼念欧阳修的祭文。以下是文言文(www.wywzj.cn)整理的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文言文翻译和注释、《祭欧阳文忠公文》赏析,欢迎阅读。

文言文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1]!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2],智识之高远[3],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4]。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5],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6],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7],上下往复[8],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9],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10],以其公议之是非[11]。既压复起,遂显于世[12];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13]。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14],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15],谓千载而一时[16]。功名成就,不居而去[17],其出处进退[18],又庶乎英魄灵气[19],不随异物腐散[20],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21]。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22],且犹为涕泣而歔欷[23]。而况朝士大夫[24],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25]!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26],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27]!

翻译

  人的力量能够做到的事情,还不一定成功,何况天理渺茫不可捉摸,又怎么能把它推测知晓呢!

  先生生时,闻名于当代;先生死后,有著述流传后世。有这样的成就已经可以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悲切的呢!先生具有深厚的气质,高远的见识,加以精微的学术功力,因此作为文章,发为议论,豪放、强劲,英俊、奇伟,神奇、巧妙、灿烂、美好。在心胸中的才力,浩大有如江水的积储;发为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辉。那清亮幽雅的韵调,凄凄切切如急雨飘风的突然来到;雄伟宏广的文辞,明快敏捷如轻车骏马的奔驰。世上的学者,不问他是否熟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唉!先生做官四十年来,升升降降,调出调进,使人感到这世上道路的崎岖不平。虽然处境艰难困苦,到边远州郡流放,但到底不会埋没无闻,因为是是非非,自有公论。既经压抑,再又起用,就名闻全国。先生果敢刚正的气节,到老年还是保持不衰。

  当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考虑到他身后的事情,曾经说过,象先生这样的人才,可以把国家的前途委托。后来确定方针,从容行动,当机立断,辅助今上即位,真可说是千载难逢的大事一朝决定。功成名就,不自居有功而请求退职,从出任官职,到居家隐处,这样的精神,想决不会随着躯体消灭,而长留在箕山之旁与颍水之滨。

  现今全国上下的人士,都在为先生的逝去而哭泣哽咽,何况我是同朝的士大夫,长期交游往来,失去的并且又是我向来仰慕而亲近的人呢!

  啊!事物兴盛衰废的规律,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而伫立风中怀念,情感上不能忘却,就是因为想到从此不能再见到先生,今后将宗仰谁呢?

注释

  [1]“夫事”四句:致:做到。溟漠:幽暗寂静,这里是渺茫的意思。推:推知,琢磨。

  [2]器质:才能、度量和品质。

  [3]智识:见识。

  [4]瑰琦:奇特,美好。形容事物、文章卓而不凡。宋玉《对楚王问》:“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

  [5]幽韵:优雅的韵调。

  [6]闳辩:博大的辩论。

  [7]仕宦:入仕做官。

  [8]上下往复:官位的升降、外贬召回。

  [9]屯邅(zhūnzhān): 处境艰难困苦。困踬(zhì):困厄不得升进。踬:跌倒,受挫。

  [10]终不可掩:到底不会埋没。掩:埋没,淹没。

  [11]以其公议之是非:因为是是非非,自有公论。

  [12]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既经压抑,再又被起用,就名闻全国。遂:随即,就。

  [13]衰:衰退,减弱。

  [14]后事:身后之事。这里指老皇帝死后王位继承之事。

  [15]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谋划方针、决定策略,都是从容行动,当机立断。指顾:手指目盼,比喻行动迅速。

  [16]千载而一时:千载难逢的大事,一下子就得以决断了。

  [17]不居而去:不以有功自居,而是请求退职而去。

  [18]出处进退:从出任官职,到居家隐处。

  [19]庶乎:大概,几乎。

  [20]异物腐散:尸体腐烂消失。异物:肉体、尸体。

  [21]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长留在箕山之旁与颍水之滨。箕山:山名字,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颍水:颍河,源头在登封县境内的颍谷。湄:水边。

  [22]无贤不肖:无论贤与不贤之人,这里指全国上下的人士。

  [23]歔欷:感叹、抽泣声。

  [24]朝:同朝,一同上朝,作动词用。

  [25]向慕:仰慕而亲近。瞻依:瞻仰,凭吊。

  [26]盛衰兴废:人之生死,言外之意即人有生必有死。

  [27]其谁与归:我将归向谁?

赏析

  行文中,作者着重从三个方面加以评介:

  一,文章学术上的成就与功绩。欧阳修的文章,“天才自然,丰约有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在文中,作者以一系列的排比对偶句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欧文的精妙之处,也点明了欧氏在当时文苑中的地位。北宋立国近百年,还承袭五代文章的陋习,文式骈偶,文风委靡。欧阳修之前,也有不少人有志于文学改革,但都没有成功,至欧阳修,始师法韩愈,开创了一代新风。《宋史·欧阳修传》评论:“唐之文,涉五季而弊,至宋欧阳修又振起之。挽百川之颓波,息千古之邪说,使斯文之正气可以羽翼大道,扶持人心。”

  二,褒赞欧阳修的政治道德。欧阳修自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至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2年)退休,其间约四十年。在政治上,欧氏“天资刚劲,见义勇为”,“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仁宗时,社会问题已非常严重,以范仲淹为首的一批先识人士主张新政的呼声很高,得到了欧氏等青年官员的支持,纷纷抨击因循守旧的政治势力。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范仲淹被贬谪,司谏高若讷攻击颇力,欧氏“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因此也被贬为夷陵令。这批呼吁新政的人士当时被斥为朋党,一时无人再敢言事。这时,欧氏又挺身而出,写了《朋党论》进呈仁宗,认为君子有朋党,小人则无,呼吁君主应毫无疑忌地任用君子之朋党。此后,又上书要求改革吏治。直至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仁宗不得不起用范仲淹、韩琦等执政,欧阳修主持谏院,进行了一些有限的改革,然而又遭到守旧派的极力阻挠。次年,范仲淹被构陷,引退出朝,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等也先后被贬出朝。本文褒扬其仕途虽然崎岖,但不畏不屈,忠于国事,敢于公论,代表了当时先进人士的政治意愿,因此为世人所共仰,而“终不可掩”,最终得到重用。在写欧氏的不屈精神时,作者这样用语:“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这一点与王安石的政治风格有相似之处,作者不也是锐意革新,而遭受攻沮,又傲然不屈吗?这几句出自肺腑,同声共鸣,铮铮有声。

  三,彰扬欧阳修的事功。仁宗后期,欧阳修渐登要枢,先后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仁宗突然病死后,与韩琦等当机立断,拥立英宗。作者对此事以豪健的笔法予以肯定,认为欧氏在紧急之机从容建立了千古功勋,封建社会建储立君毕竟是第一等大事。“功名成就,不居而去”,指的是英宗后期、神宗初年,欧氏力求引退。过去,士大夫常推崇老子的“功成、名遂、身退、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所以这里以此相誉。英宗时期,欧阳修任执政,得罪了很多人,因此怨诽四起,欧氏不自安,曾上书请退不获,又为蒋之奇构陷,神宗即位后,信以为真,“欲深谴修”,欧氏闭门不出,请求调查推究,后虽然得以昭白,但以风节自持的欧阳修年已六十,已无意仕宦,于是辞职请退。在作者的笔下,欧阳修是一个守节气、知进退,超然物外的高士,因此其英魄灵气不随出仕隐处、进升退黜而挫磨变化,人虽故去,但精神长存于箕山颍水之间。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上古时,尧欲传位许由,不受,逃往颍水之阳、箕山之下,许由因此成为高士的代表人物。颍水、箕山,宋时在颍州一带,欧氏曾任颍州知府。古来文士好于林泉之乐,欧阳修、王安石也不例外,都写了不少优美的散文。在作者来说,把故世之人寄托于山水,正如陶渊明所言,“托体同山阿”,对死者是一种敬思,对生者也是一种慰藉。这几句不同于前文赞颂欧氏文章的对偶句,句式长短参差,节奏张弛有度。

  最后一段抒发作者的缅怀向往之情,颇为真挚,这种情分两个层次,先是向慕瞻依之情,继之以临风不见的怅然若失之情,前一种情是后一种的基础,前者较单纯,后者则复杂得多。怅然若失既因不见故人所致,也因“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发,这句对应文首慨于人事之意,既表达了作者深切痛悼之情,也抒发了抱负难济的感慨。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逝世后追谥号“文”,世人称其为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小字獾郎,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王安石的散文以雄健刚劲著称,使他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横。可惜的是他的著作大部分都已佚失,今存的只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残卷及《老子注》若干篇(条)。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 顾荣施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顾荣施炙文言文启示

    【文言文】 版本一 顾荣居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曰:其仆也,焉施之? 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

  • 约不可失文言文翻译 约不可失文言文道理

    【文言文】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首始强。...

  • 书谢御史文言文翻译_注释_赏析

    【文言文】 谢御史者[1],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2]。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3],权焰张。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

  • 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文言文翻译 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阅读答案

    《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是苏轼的一篇文章。 【文言文】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

  • 景公闻命文言文翻译_注释_启示

    景公闻命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二十》,记述了记述晏子同齐景公的一段对话,晏子提醒齐景公作为君主,执政要重视百姓疾苦,宣扬了爱民的民本思想,而齐景公欣然接受谏言,成就了...

Copyright @ 文言文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