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com

诗词
首页 > 诗人 > 苏轼

苏轼

3454诗作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传世佳作

  • 戏和正辅一字韵

    [宋] 苏轼

    故居剑阁隔锦官,柑果姜蕨交荆菅。奇孤甘挂汲古绠,侥觊敢揭钩金竿。已归耕稼供藁秸,公贵干蛊高巾冠。改更句格各蹇吃,姑因狡狯加间关。?王方平谓麻姑云:姑固少年,吾老矣,不复作此狡狯变化也。

    阅读
  • 赠仲素寺丞致仕归隐潜山

    [宋] 苏轼

    潜山隐君七十四,绀瞳绿发方谢事。腹中灵腋变丹砂,江上幽居连福地。彭城为我驻三日,明月满舟同一醉。丹书细字口传诀,顾我沉迷真弃耳。年来四十发苍苍,始欲求方救憔悴。他年若访潜山居,慎勿逃人改名字。

    阅读
  • 赠李AA42彦威秀才

    [宋] 苏轼

    魏王大瓠实五石,种成濩落将安适。可怜公子持十牛,海上三年竟何得。先生少负不羁才,従车数到单于台。天山直欲三箭取,白衣将军何人哉。夜逢怪石曾饮羽,戏中戟枝何足数。誓将马革裹尸还,肯学班超苦儿女。

    阅读
  • 新滩

    [宋] 苏轼

    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番番従高来,一一投涧坑。大鱼不能上,暴鬣?一作腮?滩下横。小鱼散复合,瀺灂如遭烹。鸬鹚不敢下,飞过两翅轻。白鹭夸瘦捷,插脚还欹倾。

    阅读
  • 颍大夫庙?颍考叔也,庙在汝州颍桥?

    [宋] 苏轼

    人情难强回,天性可微感。世人争曲直,苦语费摇撼。大夫言何柔,暴主意自惨。荒祠旁孤冢,古隧有残坎。千年惟茅焦,世亦贵其胆。不解此微言,脱衣徒勇敢。

    阅读
  • 神女庙

    [宋] 苏轼

    大江従西来,上有千仞山。江山自环拥,恢诡富神奸。深渊鼍鳖横,?去声,?巨壑蛇龙顽。旌阳斩长蛟,雷雨移苍湾。蜀守降老蹇,至今带连环。纵横若无主,荡逸侵人寰。上帝降瑶姬,来处荆巫间。

    阅读
  • 题李伯时渊明东篱图

    [宋] 苏轼

    彼哉嵇阮曹,终以明自膏。靖节固昭旷,归来侣蓬蒿。新霜著疏柳,大风起江涛。东篱理黄华,意不在芳醪。白衣挈壶至,径醉还游遨。悠然见南山,意与秋气高。

    阅读
  • 大雪独留尉氏

    [宋] 苏轼

    古驿无人雪满庭,有客冒雪来自北。纷纷笠上已盈寸,下马登堂面苍黑。苦寒有酒不能饮,见之何必问相识。我酌徐徐不满觥,看客倒尽不留湿。千门昼闭行路绝,相与笑语不知夕。醉中不复问姓名,上马忽去横短策。

    阅读

相关文章

更多
  • 水调歌头是人教版几年级课文?水调歌头的全称是什么?

    “水调歌头是人教版八年级课文、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课文。

  • 水调歌头中高处不胜寒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高处不胜寒的意义是权势、地位、技派侍艺等都达到了常人难以逾越的高度,苦弥没有知音与之常谈,因而非常的寂寞与孤独。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谁的思念之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苏轼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以及美好祝愿之情。苏轼和苏辙兄弟两人的感情非常深,苏轼在作这首词时,已经跟弟弟苏辙六年没有见面了,因此对弟弟充满了思念之情。

  • 水调歌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的思想感情是表达了作者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的思想感情。以美好境界结束全词,与上片结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一方面是对兄弟不能团聚的安慰,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使其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的思想感情。

  • 赠刘景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 赠刘景文是什么季节的诗?

    《赠刘景文》是秋末冬初的季节。出自宋代苏轼。

  • 刘景文是谁?刘景文和苏轼什么关系?

    刘季孙(1033-1092),北宋诗人,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将刘平之子。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 刘景文和苏轼的故事?

    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在宴会上遇到了一位叫刘景文的朋友。此人本是北宋名将之后,父亲在他幼年时战死沙场,兄弟早丧,孤苦无依。

诗词推荐

更多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阅读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阅读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阅读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执行主编:张蕾
关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动态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