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com

诗词
首页 > 诗词 >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jiāshípāishíshǒu

hànjiāgōngzhǔchūqīnchúluòsòngzhēn

míngfēichūjiàshíshēngjìnsuíshēn

yǎnchángkànchēngtóngshìtiānlúnluòrén

jīnshíháibìngduǎnshùwǎnyǎnjìng

nǎizhīpínjiànbiégèngānkāngqiángbǎotiānxìng

作品介绍

汉家公主出和亲,御厨络绎送八珍。明妃初嫁与胡时,一生衣服尽随身。眼长看地不称意,同是天涯沦落人。我今一食日还并,短衣数挽不掩胫。乃知贫贱别更苦,安得康强保天性。

作者其他作品

  • 重将

    [宋] 王安石

    重将白发旁墙阴,陈迹茫然不可寻。

    花鸟总知春烂熳,人间独自有伤心。

    阅读
  • 正宪吴公挽辞

    [宋] 王安石

    丙魏虽曹汉道昌,岂如公出值虞唐。

    秀锺旧国山川气,荣附中天日月光。

    更化事功参虎变,赞元时序得金穰。

    伤心鼓吹城南陌,回首新阡柏一行。

    阅读
  • 真州东园作

    [宋] 王安石

    十年历遍人间事,却绕新花认故丛。

    南北此身知几日,山川长在泪痕中。

    阅读
  • 张工部庙

    [宋] 王安石

    使节纷纷下禁中,几人曾到此城东。

    独君遗像今如在,庙食真须德与功。

    阅读
  • 赠约之

    [宋] 王安石

    君胸寒而痞,我齿热以摇。

    无方可捄药,相值久无憀。

    欲寻秦越人,魂逝莫能招。

    但当观此身,不实如芭蕉。

    阅读
  • 赠李士云

    [宋] 王安石

    李子山水人,而常寓城郭。

    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

    我闻大梵天,擎跨鸡孔雀。

    执铃扬赤幡,浩劫净无作。

    仕哉子能图,可以慰寂寞。

    相与验其真,他年在寥廓。

    阅读
  • 载酒

    [宋] 王安石

    载酒欲寻江上舟,出门无路水交流。

    黄昏独倚春风立,看却花开触地愁。

    阅读
  • 云之祁祁答董传

    [宋] 王安石

    云之祁祁,或雨于渊。

    苗之翘翘,或槁于田。

    云之祁祁,或雨于野。

    有槁于田,岂不自我。

    荟兮其隮,其在西郊。

    匪我为之,我歌且谣。

    蔚兮其复,南山之侧。

    我歌且谣,维以育德。

    阅读

相关典故

更多
  • “囍”——王安石的“小发明”

    表弟年后即将喜结连理,要我陪他去买婚庆用品,看到红红的大囍字,我不由想到了自己去年结婚时的热闹场面。囍摆在眼前,可谓双喜临门,岂不美哉!现在,每逢人们结婚办喜事儿总要把两个大红囍字贴在门前,以示庆贺。囍俗称“红双喜”,取其喜事成双之意,已经...

  • 王安石惩罚皇亲

    宋仁宗皇佑三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时值久旱,稻稷枯死,颗粒无收。土豪劣绅趁火打劫,囤粮积仓,哄抬市价,穷苦农民饥饿难熬,纷纷离乡出逃。桐山邑池田村老佃户荀仁基,因交不起高皇后内亲荀子豪的租谷,儿子被关押,儿媳被逼抵债,一家八口,陷入绝境之中...

  • 王安石为什么喜欢杜甫而不喜欢李白诗

    陈先生在文中说:“经义即理论,新经义的实践,就是新法新政的具体措施。”这里所说的经义,也就是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宋史·王安石传》称:“初安石训释《诗》、《书》、《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宋史》卷三百二十七)三经新义中,...

作者介绍

王安石

1808 诗作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