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夏歌古诗拼音版(李白)

时间:2022.05.15 21:32:58 编辑:文言文

“子夜吴歌·夏歌古诗拼音版(李白)”由文言文整理发布,欢迎阅读。

子夜吴歌·夏歌古诗拼音版

· xià
táng · bái
jìngsānbǎihàndànhuā
yuè西shīcǎirénkànàiruò
huízhōudàiyuèguīyuèwángjiā

子夜吴歌·夏歌古诗注释

(1)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子夜吴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乐府解题》:"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李白的《子夜吴歌》也是分咏四季,这是第三首《秋歌》。并由原来的五言四句扩展为五言六句。

(2)镜湖:一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

(3)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4)若耶: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5)回舟不待月:指西施离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时候,月亮尚未出来,就被带邀而去了。这是夸饰的修辞手法。

这首诗以写景起端:“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出现了,成为采莲人,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人看隘若耶”,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这一“隘”字传神,那种人潮汹涌、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将王维的“艳色天下重”的虚写,变成了轰动当地的如实描绘。这里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而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让读者以合理的想象来补足:勾践早已确定使用美人计来对付吴国,而西施的美艳倾倒众生,轰动当地,那么越国的君臣也不用去费力探访了,有了这位不二的美女人选之后,才“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较之王维的“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语异而意同,王维的诗多了一重曲折,略去了勾践君臣实施美人计的过程;李白的诗实施了“截割”,割去了选作吴宫妃子的结果,同样地表现了“艳色天下重”的意义。这种截割,多了一些含蓄和暗示:既然是“归向越王家”,勾践同样也能留下这个美人,但他在“报吴”、“复仇”的目标下克制住了;而西施的入吴,却成为亡吴的原因之一。这等于是提醒读者:“到底是因为吴王夫差好色之过,还是由于西施成了亡吴的关键?如果西施是灭亡吴国的关键,那么越国在后来的灭亡又是因为什么?”李白没有对后续的发展着墨,并不是他写不出,而是他有意不写。这样做,同样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西施采莲,在若耶溪里,不但有传说,而且合情理;至于泛舟三百镜湖之中,则是作者的想象了。但这一想象却有更改事实之嫌,因为如果是借镜湖湖水的清澈来表现西施“自鉴其美”,或者是借三百里的水程来表现拜倒西施的人的众多,那么下句“人看隘若耶”就显得多余了,这可能是李白百密一疏的笔误。

以上是【子夜吴歌·夏歌古诗拼音版(李白)】的内容介绍,供大家参考,如若有误,欢迎指正。

【看完本文的人还浏览过】

  • 子夜吴歌·冬歌原文及翻译|赏析_李白

    子夜吴歌冬歌 唐代:李白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翻译】 明晨驿使就要出发,思妇们连夜为远征的丈夫赶制棉衣。 纤纤素手连抽...

  • 《子夜吴歌·夏歌》李白翻译_注释_赏析

    作品简介《子夜吴歌·夏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首诗写夏景,西施若耶采莲的故事。组诗构思巧妙,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原文 子夜吴歌 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

  • 子夜吴歌·夏歌全诗拼音版、意思及赏析_唐代李白

    《子夜吴歌·夏歌》由唐代李白所创作。以下是子夜吴歌·夏歌全诗、意思及赏析,欢迎阅读。 全诗原文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子...

  •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翻译_注释_赏析

    作品简介《子夜吴歌·秋歌》是唐代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

Copyright @ 文言文   闽ICP备20200227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