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诗

应玚 〔两汉〕

浩浩长河水,九折东北流。
晨夜赴沧海,海流亦何抽。
远适万里道,归来未有由。
临河累太息,五内怀伤忧。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河的水浩浩荡荡,弯弯曲曲向东北方流淌。
它日日夜夜,奔流不息,直奔沧海,而沧海横流又有巨大抽引力,使黄河水流无法停歇。
远行万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归来。
面对着河面,只能一再叹息,心中充满了充满了无限悲伤和忧虑。

注释
浩浩:水势浩荡的样子。
九折:形容曲折很多。
沧海:碧青的大海。
抽:引出。
远适:远行。
由:因缘。
累:通假字,同“屡”。
太息:即长声叹息。太,通大。
五内:指人的五腑六脏,此是说内心忧伤。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为离别故乡,亲友分手,作于临河的途中。作于何时难以考察,不过从曹植《送应氏诗》可以得到一点启发。黄节考证曹植《送应氏二首》作于汉建安十六年,随曹操西征马超,道过洛阳,送应氏北游,送别赋。应玚在《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中说,“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淮。”曹丕任五官中郎将亦在建安十六年,由此可推知应玚北游至邺城,投奔当时留守的曹丕。曹操于建安十七年正月回邺城,十月东征孙权,应玚从征,所以说“今冬客南淮。”那么这首别诗即是写于建安十六年,与曹植送别诗为先后之作,以此别诗答曹植。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巍,李文禄.《建安诗文鉴赏辞典》.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513-516页

赏析

  这首别诗共八句,分为两层,前四句写景,景中寓情,后四句抒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比兴寄托,浑厚流转,雄浑悲壮,意境高远。

  诗的前四句是触景生情之作,“浩浩长河水,九折东北流。晨夜赴沧海,海流亦何抽。”上两句状出黄河九曲,奔腾不已的雄伟的形象。下两句则又是写实与幻想并用,丰富与具体化黄河形象。前浪催后浪,倾泻入海。一个赴字状出水流之急,更赋情韵。一个迹字,承接赴字,状出大海从容不迫之貌,不停地接纳河水。一急一缓,摇曳生姿。景象壮观,意境阔远,气魄宏大,动人心魂。作者笔下的黄河形象,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它的主要特征,源远流长,波涛汹涌,曲折入海。尤其是状写黄河动态,更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应玚

应玚

应玚 [yáng](177年—217年),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应玚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应玚为将军府文学。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应玚卒于疫疾。应玚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诗歌亦见长,与其弟应璩齐名。明人辑有《应德琏集》。► 7篇诗文 ► 15条名句

猜您喜欢

升天行 其二

曹植〔两汉〕

扶桑之所出,乃在朝阳溪。中心陵苍昊,布叶盖天涯。

日出登东干,既夕没西枝。愿得纡阳辔,回日使东驰。

豫章行

佚名〔两汉〕

白杨初生时,乃在豫章山。上叶摩青云,下根通黄泉。

凉秋八九月,山客持斧斤。我□何皎皎,梯落□□□。

根株已断绝,颠倒严石间。大匠持斧绳,锯墨齐两端。

一驱四五里,枝叶自相捐。□□□□□,会为舟船燔。

身在洛阳宫,根在豫章山。多谢枝与叶,何时复相连。

吾生百年□,自□□□俱。何意万人巧,使我离根株。

中秋月

薛莹〔两汉〕

三十六旬盈复缺,百年堪喜又堪伤。
劝君莫惜登楼望,云放婵娟不久长。
© 2022 文好找网 | 诗文 | 名句 | 朝代文言曲赋古典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