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请梁武帝于寺发般若经二塔俱发光【武帝初到寺以金钵水泛舍利钵内放光武帝遣皇太子王侯朝贵等迎舍利供养其日风景明和观者数万人共所设金银供具等物并留寺供养施镇一万为寺基业至十一月初二日寺僧又请武帝于寺发般若经二塔俱放光出梁书】 满头花生【韩侂冑爱姬三夫人号满头花十一月初二日生出史纂左编】 诗 阳萌两日寿星光天佑生贤侍玉皇上世勋庸满钟鼎后昆风骨总侯王【事文类聚】 三日 宋徽宗南郊【大观四年出通考】 宋徽宗加神宗哲宗徽号皇帝御大宝殿奉神宗册宝授大师鲁国公蔡京载以玉辂奉哲宗册宝授少师太宰何执中载以金辂并诣太庙幄殿奉安【政和三年十一月三日至四日皇帝诣景灵宫行礼赴太庙宿斋五日服衮冕恭上神宗哲宗册宝于本室出宋史礼志】 苏轼奏曰臣伏见熙宁以来高丽人屡入朝贡至元豊之末十六七年间馆待赐予之费不可胜数两浙淮南京东三路筑城造船建立亭馆调发农工侵渔商贾公私告病朝廷无丝毫之益夷虏获不赀之利【宋哲宗元佑四年十一月三日奏出文编】 杜希全与朱泚战于漠谷官军不利【自是泚益骄大出史纂左编】 侂冑早朝筠复白其事【侂冑十一月二日酣饮至五鼓其夕周筠以覆帖告变时侂冑已被酒视之曰这汉胡说于烛上焚之初三日将早朝筠复白其事侂冑叱之曰谁敢谁敢遂升车而去甫至六部桥忽有声喏于道傍者问为何人曰夏震时震领兵三百俟于此复问何故曰有旨太师罢平章事语未毕健卒百余人拥其轿以出至玉津园夹墙内檛杀之出左编】 杨正见升仙【正见者眉州通义县民杨宠女也聘同郡王生一日舅姑会宾客市鱼使正见脍之正见怜鱼尚活不忍烹至日昃而盘馔未备舅姑责之正见惧窜于邻里行数十里花木异于人世又至一山舍有女冠在焉正见以其故白之女冠曰子有好生之心因留宿使正见汲泉汲泉处有一婴儿洁白见人且喜且笑正见抱之而归渐近家儿已殭矣视之若草木之根重数斤女冠见而识之乃茯苓也命洁甑蒸之会山中粮尽女冠出山求粮忽风雨不能归正见饥甚闻甑中香窃食之女冠归叹曰神仙自有定分吾不为风雨所阻汝岂能食此灵药耶自是正见光彩射人常有群仙降其室后白日升天时开元二十一年十一月三日也升仙处即邛州满江县出集仙录】 太上大道君登玉霄琳房四盻天下【道经】 四日 汉安帝京师地动其日戊辰三者皆土位在中宫【戊干辰支皆土也并地动故言三者】杨震上疏曰臣蒙恩备台辅不能奉宣政化调和阴阳令十一月四日京师地动地者阴精当安静承阳而今摇动者阴道盛也此中臣近官持权用事之象望陛下奋干刚之断弃骄奢之臣以承皇天之戒【震前后所言转切而樊豊等皆侧目愤怨以其名儒未敢加害会河闻男子赵腾上书指陈得失帝怒震上疏救之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博览无不穷究出杨震传】 唐高祖诏皇族子弟功臣子弟于秘书外省别立小学【武德元年十一月四日诏玉海】 唐高宗狩于华山之曲武原【上元元年玉海】 宋仁宗以新制风角集占三卷赐辅臣其风角谓候四方隅之风以占吉凶【康定元年出备边要览】 耶律楚材善律历术数帝是日出猎楚材以太乙数推之亟言其不可左右皆曰不骑射无以为乐帝即日出猎崩于行在所【元史】 五日 宋神宗是日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太祖配帝服靴袍乘辇至大次有司请行礼【元豊七年】 宋真宗赐辅臣玉清昭应宫甘露歌其歌曰名神浆称天酒考祥图兮嘉应之首降仁寿零未央观旧史兮太宁之祥【祥符九年】 宋孝宗御书御制用人论赐宰臣陈俊卿等略云邪佞乱真比比皆是知人则哲帝王所难哲王用人广独智以照临稽众论而遴选择不厌精任不厌久【干道五年】 江南李煜吴越钱俶各遣子弟至朝太祖是日宴于崇德殿【开宝四年以上玉海】 唐丞相王涯有郑注之祸【丞相王涯太和九年掌邦赋其子仲翔尝一日避暑于山亭忽见家童数十皆无手并至仲翔方食顷之不见仲翔惊即白于涯涯不听是岁冬十一月五日果有郑注之祸出宣室志】 诗 楼头禁鼓试初挝催草江淮督使麻落纸一帘风雨疾不知斜墨阵翻鸦【十一月五日锁学士院洪恣夔作】 卧闻落叶疑飘雨起对空庭盖卷风政自摧颓同病鹤况堪吟讽类寒虫忽思有客浑如我却念题诗不似公已分虀盐终白首可因霜雪媿青铜【赵昌父十一月五日晨起书呈叶德璋司法】 六日 晋康帝是日彗星见亢长七尺白色占曰亢为朝廷主兵丧二年康帝崩【建元元年天文志】 齐武帝是月土雾竟天浓厚至是日未时小开其雾浓密如火烟辛渗入人眼鼻【南齐书五行志】 宋徽宗以为天应节【宋徽宗政和三年十一月六日祀昊天上帝于圜丘太师蔡京奏天神降格实为大庆乞付史馆帝出手诏播告天下御制天真示现记寻以天神降日为天应节出宋史礼志】 宦官刘季述等外结蕃侯以为党援是日季述矫诏以皇太子监国遂废昭宗居东内夺传国宝授太子昭宗以何皇后宫嫔数人随行幽于东宫季述手持银挝于上前以挝画地数上罪状令李师虔以兵围之镕锡锢其扁鐍时方凝冽嫔御无被哭声闻于外【唐时宦官刘季述王奉先为两军中尉出徐彦镇南海崔彻秉政而排摈宦官季述等外结蕃侯十一月六日季述矫诏遂废昭宗于东宫冗墙通食者两月后崔彻等谋诛季述复迎昭宗即位改元天复元年出旧唐书】 宋仁宗天安殿恭谢天地次太庙【明道元年十月修宫室成诏十一月六日恭谢天地出礼志】 宋仁宗以皇太子生宴辅臣宗室于太清楼读三朝宝训赐御诗【宝元二年玉海】 惟俨禅师告寂【惟俨禅师澧州药山僧年七十依潮阳西山慧照禅师出家后从马祖得道师一夜登山经行忽云开见月大一声应澧阳东九十里许居民尽谓东家明晨迭相推问太和八年十一月六日乃告寂塔于院东隅唐文宗谥弘道大师塔曰化城出楚通志】 七日 唐德宗亲飨庙【贞元六年通考】 唐宪宗是日以山人柳泌为台州剌史令入天台山采药【元和十三年谏官论之不纳】 宋太祖幸镇宁军节度使张令铎第视疾【开宝二年以上玉海】 善会禅师召门徒曰吾与众僧话道累岁佛法深旨各应自知吾今幻质时尽即去汝等善保护如吾在日言讫奄然而逝【善会禅师澧州夹山僧幼岁出家后得道从者甚众谓门徒曰劳持生死法唯向佛边求目前迷正理拨火觅浮沤唐中和元年十一月七日召门徒言讫告寂出楚通志】 道宁禅师酉时跏跌而逝【道宁禅师潭州开福寺僧壮为道人于崇果寺执浴一日将濯足偶诵金刚经至于能生信心以比为实句遂忘所知忽垂足沸汤中后祝发蒋山依雪宝老良禅师至徽宗政和三年十一月示寂舍利五色归藏于塔出禅宗志】 诗 庆阳至七日和气渐舒徐敬为图南祝一瓣问兴居【事文类聚】 八日 唐德宗诏有事于南郊太庙从官吏将士等一切并令自备食物【贞元六年十一月八日诏玉海】 唐中宗宋高宗亲飨庙【宋宗神龙元年高宗绍兴十三年出通考】 宋真宗修尚书省龙图学士陈尧咨总其事【天僖四年十一月八日出会要】 宋高宗是日修太后殿亲书慈宁之殿【绍兴九年玉海】 唐柳宗元卒【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韩子为作墓志铭极称其以柳易易播之事为笃于交道且言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词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干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王洪临真人升仙【列仙传】 诗 奔走人间无已时夜总喜对出尘姿移灯看影怜渠瘦掩户留香笑我痴冷艳照杯欺曲櫱孤标逼砚结冰澌本至难入繁华社莫向春风怨不知【陆放翁十一月初八日夜灯下对梅独酌累日劳甚自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至归至兮西山不可以久留【东坡元豊元年十一月初八日作放鹤招鹤歌】 九日 唐德宗亲飨庙【贞元九年通考】 梁武帝诏大通七年十一月九日以前在民间无问多少凡所未入者皆赦除之诏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盖先圣之格训也凡是桑田废宅公创之外悉分给贫民【出梁书】 宋太宗诏曰国家先定车服制度闻上庶尚有奢侈于是鞍辔服带幞头巾子并为条制复禁泥金真珠服饰【端拱二年十一月九日诏】 宋高宗建阁藏圣制诏曰载稽帝世之隆无若尧章之焕揭名层宇列职清箱置学士侍制直阁【淳熙十五年十一月九日建阁以上玉海】 宋孝宗郊祀改元淳熙【干道九年十一月九日出宋史】 东坡是夜梦与人论神仙道术因作一诗八句觉后录呈子由弟前四句析尘妙质本至空更积微阳一线功照夜一灯常耿耿闭门千息自蒙蒙后四句不甚明补成之养成丹灶无烟火点尽人间有晕铜寄语山神停伎俩不闻不见我何穷 丘处机葬【处机至元六年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十一月九日大葬四方哀恸如丧其亲出左编】 东斗南斗下降【道经】 诗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至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韦应物十一月九日访隐不遇】 十日 唐高祖讲武于同官县【武德八年十一月十日讲武虞世基讲武赋曰上林从幸相如颂德长杨校猎子云为赋选羽林于七郡诏蹶张于五营命司马以示法帅掌固而清甸导甸始以前驱伏钧陈而后殿云云出会要】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群臣屡上表请封禅以十三年十一月十日有事于泰山张说首建封禅之议而源干曜不欲为之由是与说不平 翰林侍讲学士孙奭知兖州帝是日作七言诗宠其行诏近臣皆赋【宋仁宗天圣元年以上玉海】 仙女萼绿华于晋穆帝升平三年是日下降于羊权家自云南山人又云我本姓杨又云是九疑山中得道罗郁也赠权诗一篇火澣布一条金玉绦脱各一枚谓权曰慎勿泄我下降之事泄之则彼此获罪言毕化形而去今在厢东山中【真诰】 神霄玉清王诞日【翰墨大全】 诗 月管循环届仲冬蓂生十叶气葱葱梅花香里开华宴拍酒尊前拜寿翁【事文类聚】 古渡风沙卷夕霏小江烟浪皱春漪天于麦陇犹悭雪人向梅梢大欠诗顿辔青骊飞脱兔离弦白羽啸寒鸱牙门列校俱慓锐檄与河边秃发知【曾茶山淳熙十四年十一月初十日海云回接骑城北时吐蕃出没大渡河水上范石湖】 十一日 后晋高祖霜露着草木皆为冰【天福十二年十一月旦日天大昏雾木有水至十一日霜露皆为冰时魏府杜重威叛讨降之至?年正月二十七日高祖崩出通考】 唐高宗于阳城周公测景所得土圭长丈二尺七寸【调露元年】 唐玄宗以贡举人谒先师【开元七年以上玉海】 宋太祖幸封禅寺观新钟【开宝三年通典】 高衮上二都赋【宋高宗建炎十五年玉海】 天仓开日宜入山修道修启福斋【仙经】 诗 礼圣至群彦观光在此时闻歌音乍远合乐和还迟调朗能偕竹声微又契丝轻冷流簨虡缭绕动缨緌九变将随节三终必尽仪国风由是正王化自雍熙【唐玄宗十一月十一日以贡举人谒先师闻雅乐吕炅作】 蔼蔼观光士至同鹄鹭群鞠躬遗像在稽首雅歌闻度曲飘清汉余音遏晓云两楹凄已合九仞杳难分断续同清吹洪纤入紫氛长言听已罢千载仰斯文【题同前王起作】 十二日 宋真宗命学士宗谔祭河渎【祥符元年玉海】 宋英宗命韩琦判永兴兼陜府西路经略安抚使手札趣令治装【治平四年玉海】 宋哲宗诏礼部立诗赋式取士【元佑二年玉海】 智雨禅师寂灭【宋太宗至道三年十一月十二日告寂寿八十一涟水人传法于仁辩长老出楚通志】 女仙谢自然上升【翰墨大全】 十三日 唐中宗是日冬至祀圜丘于南郊【中宗景龙三年十一月十三日乙丑冬至阴阳人卢雅侯艺等请奏促冬至就十二日甲子以为吉会右台侍御史唐绍奏曰礼所以冬至祀圜丘于南郊夏至祭方泽于北郊者以其日行躔次极于南比际也日北极当晷度循半曰南极当晷度环周是日一阳又生为天地交际之始故易曰复见天地之心乎即冬至卦象也一岁之内吉莫大焉甲子但为六甲之始一年之内隔月常运既非大会晷运未周唯总六甲之辰助四时而成岁今欲避环周以取甲子是背大吉而就小吉也太史令傅孝忠奏曰南陆北陆并曰校一分若用十二日甲子即欠一分末南极即不得为至上曰俗谚云冬至长于岁亦不可改竟依绍议以十三日乙丑祀圜丘出通考】 宋高宗是日太史令胡平言车驾至青城阴雾收敛登坛至礼毕天气澄肃星月明莹回銮肆赦有彩云之瑞乞宣付史馆从之上因是亲制喜霁诗宰辅从臣皆和以进【绍兴十九年玉海】 太常少卿段成式与温庭筠友善成式六月卒是日冬至大雪忽有扣门者仆夫视之乃隔扉授一竹筒云段少卿送书?庭筠初以为误发护书上无字开之乃成式手札也庭筠大惊乃焚香再拜而读辞曰恸发幽门哀归短数云云【温段二子皆传其事出太平广记】 朱橘立化【朱橘号翠阳居淮西安庆之望江六岁而怙恃俱失及长喜阅道释之书乃厌薄名利钦慕修炼所至名山胜地必欲登览意在得师以证入道橘后为寇所挠入闽至惠州之博罗县有乡人陈六者留之是时道成矣忽谓乡人陈六曰吾将去矣汝盍为我?之橘乃坐化于旅馆中陈乃与馆主谋之扛抬橘于门首殡埋之乃复苏又谓陈六曰吾今当立化于县衙前陈从其言化后用泥塑之骇而聚观者千余人忽博罗狼吏醉呼而前曰汝假为坐化又复假为立化遂执凳鞭之惟见堆泥堕地而已众人方知橘示神变而尸解时宋理宋淳佑二年十一月十三日也出史纂左编】 海空智藏天尊降日【道经】 十四日 诏河渎进号为顺圣灵源公【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十四日诏河渎进号至仁宗康定二年诏封四渎皆为王按唐会要天宝六载封河为灵源公济为清源公江为广源公淮为长源公又按三代命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